武穴地面保護膜 湖北地面保護膜
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武穴地面保護膜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武穴地面保護膜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養殖四大家魚中后期要注意什么?
四大家魚是我國的傳統養殖品種,雖然近年來都在提倡調整養殖結構,各種特種水產也不斷呈現,但由于技術、資金、市場等方面的因素,多數小漁戶不敢冒險改變養殖品種。因此,如何提高四大家魚的養殖效益、增加漁民的經濟收入,是目前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。
隨著氣溫回升,水溫逐漸升高,四大家魚的食欲也隨著水溫的上升而逐步增加。因此,必須選擇晴好天氣,通過投喂少量的精料(商品料)進行“領食”,每次畝投料3—5斤,每天一次,同時適當輔助部分青飼料,4月下旬開始轉入正常投喂。
在魚苗放養過程中,由于捕撈和操作不當容易造成魚體損傷,再加上水溫逐步回升,細菌大量繁殖,極易造成水霉病的發生。因此,必須對養殖池進行一次殺菌和消毒工作。藥物可選漂白粉、二氧化氯、強氯精等制劑。同時,在4月中旬進行一次滅蟲工作,藥物可選用“甲鹽天殺”、“蟲立克”、“混殺安”等。
及時做好增氧設備的保養與安裝工作。養殖前期(4-5月)四大家魚常出現暗浮頭現象,這也是池魚初次浮頭時期,由于經過一個冬眠期,魚體嬌嫩,尚未適應缺氧環境,如果缺氧情況相對重,增氧措施跟不上,沒有及時進行增氧,會造成四大家魚的陸續死亡。勤施追肥,因為魚類生長快,消耗水中浮游動植物多,水質容易變清,因此,要根據水色勤施追肥,保證鰱、鳙魚有足夠的餌料。 每次起捕后,要根據起捕量的多少適時補充魚種,否則會因水體載魚量過少而浪費水體,影響整體的經濟效益。
四大家魚是我國的傳統養殖品種,雖然近年來都在提倡調整養殖結構,各種特種水產也不斷呈現,但由于技術、資金、市場等方面的因素,多數小漁戶不敢冒險改變養殖品種。因此,如何提高四大家魚的養殖效益、增加漁民的經濟收入,是目前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。 一、放養前的準備 每667平方米(1畝)用生石灰125公斤(4個魚池)徹底清塘消毒,5天后進水。 施足基肥,每個池塘施基肥為全年施肥量的1/3~1/2。 確定1號塘[5336平方米(8畝)]為存魚塘,適當密放,規格較小。2號塘[5669.5平方米(8.5畝)]、3號塘[8004平方米(12畝)]、4號塘[6536.6平方米(9.8畝)]適當稀放,放養規格較大。 二、魚種放養 魚種放養時用3%的鹽水浸泡魚體,草魚進行免疫。2號、3號、4號塘的年終首次放養模式如表1:
三、飼養管理 此種放養模式要求平時多起鋪。每年起捕5次,主要集中在中秋節之前上市,因為這時市場上鰱、鳙魚價格較高(年終肥水魚價格較低,留待第二年5月份再賣)。每次起捕后,都要從1號塘分一部分魚到2號、3號、4號塘,要保證三個塘口有一定的載魚量。 四、起捕和效益情況 各塘分別于5月、6月、7月、8月、9月和年終起捕上市。 經核算,4個魚池每667平方米純利約1268元,比其他未采取該養殖模式的魚塘多200多元。 五、總結分析 由上可以得出,輪捕輪放時改一次放養多次起捕為多次放養多次起捕,其優點較多: 1.放養密度較稀,生長快 因是多次放養,因此,年初放養時,魚類規格適當加大,特別是平時上市較多的鰱、鳙魚,密度放稀,這樣魚類生長速度較快。開春后,魚類進入生長期不久就可起捕上市,再根據池塘內的容魚量適當補放魚種。一般每年都要起捕5次以上,主要集中在中秋節前。 2.上市規格較大,價格高 因放養密度稀、生長快,所以每次起捕上市的規格比其他池塘內的魚都要大,價格相對來說要高出0.4元/公斤,鰱、鳙魚重量可達1.5公斤/尾以上,價格可達8~12元/公斤,其經濟效益就可想而知。 3.起捕次數較多,魚病少 前幾年各地都報道有鰱、鳙、鳊、鯽的暴發性出血病發生,而且多數從大規格魚開始死亡,特別是高溫季節,即使平時魚病已被控制,但拉網起捕往往會引起大批魚死亡,因此各養殖戶在高溫季節都不敢開網起捕。而多次放養、多次起捕的模式因生長快,起捕次數多,大規格魚都已上市
養殖中期關鍵中的關鍵:消化問題。
一 喂料猛,消化不好,易得腸炎,吃料不長!
二 消化不好,有機質多,壞水,亞硝酸鹽超標!
三 消化不好,有機質多,密度又大,缺氧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武穴地面保護膜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武穴地面保護膜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